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一、文学常识

  1.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宋代理学创始人。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2.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还可以发表议论(重在议论)的文体。

  二、原文

  水陆草木之(1)花,可爱者甚(2)蕃()。晋陶渊明独(3)爱菊。自(4)李唐来,世人甚(5)爱牡丹。予(6)独爱莲之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涟(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不蔓(12)不枝(13),香远益(14)清(15),亭亭(16)净(17)植(18),可远观而不可亵(19)玩(20)焉(21)。

  予谓(22)菊,花之隐逸(2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24)!菊之爱,陶后鲜(25)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26)乎众(27)矣(28)!

  三、注释

  (1) 之:的。(2) 甚:很。(3) 蕃:多。

  (4) 独:仅,只。(5) 自:自从,从。(6) 甚:更,特别。

  (7) 予:我。(8)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9) 染:沾染。

  (10) 濯:洗涤。(11)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12) 妖:美丽而不庄重。(13) 蔓:生出枝蔓。(14) 枝:生出枝节。

  (15) 益:更加。(16) 清:清芬。(17) 亭亭:挺立的样子。

  (18) 净:洁净。(19) 植:竖立。(20) 亵:亲近而不庄重。

  (21) 亵玩:玩弄。(22) 焉:相当于“呢”。(23) 谓:认为。

  (24)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25) 噫:相当于“唉”。(26) 鲜:少。

  (27) 宜:当然。(28) 众:多。(29) 矣:相当于“了”。

  四、译文

  水中、陆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开始,世上的人很喜欢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

  五、字词、句式

  1.字音

  蕃(fán) 予(yú)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蔓(màn) 亭亭净植 亵(xiè)玩 焉(yān) 隐逸 噫(yī) 鲜(xiǎn)

  2.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生出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出枝节。

  香远益清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3.古今异义词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

  4.一词多义

  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暮寝而思之(代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无实意)远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距离长)清濯清涟而不妖(清澈) 香远益清(清香)

  5.特殊句式

  ①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被动句。染,受沾染。

  六、理解性默写

  文中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写出莲的可爱之处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中描写莲花的生长环境,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文中与“洁身自好”意思相近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互为反义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文中描写莲花品质、直接表达作者人生态度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中通外直。

  文中最能概括(集中表现)莲的品质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章的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中表达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的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中说明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的两个句子:

  ①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在“简答题”的第六项的表格里,也包含一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

  七、简答题

  1.概括文章主旨(概括作者所言之志)。

  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2.概括课文段意。

  第一段--细致描绘莲的形象,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第二段--以花喻人,点明中心。

  3.本文的感情线索:爱

  4.本文的写法:托物言志、衬托(菊是正衬,代表隐逸者;牡丹是反衬,代表富贵者;而莲代表君子)。

  5.课文三次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找到这些句子并总结它们的作用:

  ① 晋陶渊明独爱菊……濯清涟而不妖--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

  ② 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

  ③ 菊之爱……宜乎众矣--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6.作者一开始就写与陶渊明、世人不同的爱好,说明了什么?

  衬托自己爱莲,不愿隐逸,不谈富贵,在污浊的世间,能够坚贞不屈地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生活态度。

  7.本文除了描写莲花之外,还描写了菊和牡丹花。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是衬托手法。写菊、牡丹是为了衬托莲的高尚品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也表达了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8.作者写莲的具体内容(作者爱莲的原因):

  方面对应句子莲的品质君子应该具有的品质

  (AB)生长环境(A)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A)高洁 (B)质朴比喻君子(A)不与恶浊世俗同流合污, (B)又不以孤高自诩。

  (C)体态 (D)香气(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D)香远益清(C)正直 (D)芳香比喻君子(C)通达事理,行为端正, (D)美名远扬。

  (E)风度 (F)气质(E)亭亭净植,(F)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EF)清高比喻君子(EF)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佩而不敢轻侮。

  谈一谈你对“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的理解(可以参考上表回答):这句话从莲的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花,突出它高洁的'品质,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俗同流合污。

  9.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该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目的是什么?

  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表明他对追名逐利、贪图富贵的人的鄙弃。

  10.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比拟不睦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用意是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11.写出几个与莲花有关的诗句: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②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短文赞扬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两种观点实际上讲的是人与环境(或社会)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控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控力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有可能跟着坏人学坏人,也就是“近墨者黑”。

  13.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这样可以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餐饮品牌 黄金回收价格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风水运势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