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全诗赏析
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待听邻女唤梳头。
cán yuè àn kuī jīn qū shù ,ruǎn fēng xú dàng yù lián gōu 。dài tīng lín nǚ huàn shū tó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女子含泪的模样,好像娇花带雨,俏丽的色泽像要化在水中流淌开来的样子。苇席上、灯影里,藏着她一生的愁绪。梦醒之后,恍惚自己仍在梦中的楼头等待良人归来。
残月默默映照在大门的搭环上,柔风吹过帘钩轻轻摇荡,再也无法入睡了,唯有等待天明,等邻家的女伴来唤自己一同梳妆。
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格律为: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湘真:即陈子龙。陈子龙(1608一1647),字人中、卧子,号大樽、轶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几社领袖,抗清被缚,不屈而投水殉难。有《湘真阁存稿》一卷。本篇作者所和之词是陈子龙的《浣溪沙·五更》,陈词为:“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梦时愁。角声初到小红楼。风动残灯摇绣幕,花笼微月淡帘钩,陡然旧恨上心头。”
微晕娇花:谓天色刚明,即隐约地露出了花朵的美丽形貌。
簟纹灯影:写相思难眠的样子。簟,竹席。灯影,物体在灯光下的投影,这里指人影。
远山楼:汤显祖《紫钗记》中有女子在远山楼上思念丈夫的场景,这里借指女子居处。。
金屈戍:屈戍,亦作“屈戌”。门或窗上的铜制环钮、搭扣。此处代指闺房。
软风:和风。玉帘钩:帘钩的美称。
参考资料:
(德)纳兰性德 著;苏缨,毛晓雯 注译.纳兰词全译(清初第一词的最完整译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51
汪政,陈如江 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年08月第1版:44-45
纳兰性德 著;崇贤书院 释译.图解纳兰词.合肥:黄山书社,2016年03月第1版:56-57
简析
暗夜逝去,拂晓到来。面对朦胧中的景象,娇慵难以自持。词即借此愁人形象,抒发了满怀无聊的意绪。
赏析
此词刻画了一个生活忧愁无绪、百无聊赖而彻夜难眠的女子。全词色彩华美,辞藻艳丽,语浅情深,含蓄有味。
此词上片首句“微晕娇花湿欲流”写梦中情景,以“湿欲流”写花饱蘸露水、晶莹可爱的样子写出“娇花”模样。“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梦醒之时,对孤灯,辗转床席,愁思无限。
下片“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二句写夜景,末句“待听邻女唤梳头”荡开一笔,淡淡作结,别具一格,显出长夜失眠之人的百无聊赖。
全词着力描绘女子之慵懒情态,色彩华美,辞藻艳丽,语浅情深,含蓄有味,比陈子龙原作脂粉更重,绮思更浓。
参考资料:
(清)纳兰性德 著;张草纫 注评.纳兰性德词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27-28
(清)纳兰性德 著;田萍 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05月第1版:383-384
(清)纳兰性德 著;闵泽平 译.纳兰信德全集:全4册.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02月第1版:105-106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的这首追和之作,可能是为思念亡妻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清)纳兰性德 著;张草纫 注评.纳兰性德词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