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千古名句【优选文案23句】
范仲淹的千古名句
1、北宋·范仲淹《苏幕遮》。酒一进入到充满忧愁的身体里,就化成了思念的泪水。”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称这首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首词对宋代豪放派词作和元曲的创作都有较大影响,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
2、范仲淹是宋真宗时的进士。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碧云天,黄叶地”二句,后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为:“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与范仲淹的原词同样凄恻苍凉。(范仲淹的千古名句)。
3、“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清秋时节,藕花凋谢,枕席生凉。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却怅望云天,想起远行的丈夫。
4、此乐不寻常,何苦事浮荣。愿师先觉者,远远濯吾缨。(范仲淹的千古名句)。
5、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纵观全词,从开篇的惊艳,到结尾的点睛妙笔,无一愁字却句句是愁,令人动容。清代学者许昂霄对此词的评价:“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这话确实是没错的。在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范仲淹仅凭6首词就占了一席之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真正的高手。
6、买臣起白社,贾谊富青春。宝此金辘轳,去去延平津。
7、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8、距离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已过了一千多年,有后乐先忧的思想,再有几辈子也可担得起天下大事。
9、灾民买不起米,为何范仲淹却下令米价再涨1倍?此举救了百万灾民
10、胸中块垒难去,故须用酒浇之。愤激之际,酒酣耳热,对老友发牢骚、说醉话,颇有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难言况味。
11、在州县,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地方官,知苏州时他发明的治水经画,将河水导入大海,直到元、明仍在使用。在边塞,他是一位有建树的戍边大吏,53岁时遇宋夏会战,范仲淹率6000人强势逼退,一战封神。
12、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13、宋代“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演化为宋人“以文为贵”的思想意识,为宋代士大夫营造了新的生存环境,成为宋代士风转变的时代文化大背景。
14、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15、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16、短短20个字,叠加出一层一层的对比,近景的一盘鲈鱼之至鲜至美与远景的惊涛骇浪里小船出没对比。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形象反差中,诗人的意图和倾向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使人强烈感到渔民们身危如寄,命轻如叶。这里饱含着诗人对这些劳动者的关切和同情,表达了诗人以民为念的思想感情。
17、这首词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已年过50的范仲淹正戍守西北,作此词寄托乡愁。
18、在州县,范仲淹能成为一个好官员,为百姓谋得利益,而在边境他也能成为一个好将士,安抚边疆。在康定元年(1040年前后),西夏来袭时,是范仲淹带领人数有限的将士,采用正确的策略,将其赶了回去。
19、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0、此等抱负,着实让人心生敬意,北宋的范仲淹可以说得上是文武奇才,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范仲淹被选入课本的一首词,短短4句就有3个千古名句,写尽寂寞的感觉。这首词就是《苏幕遮·怀旧》。
21、撇过岳阳之景,专写览物之情,引起忧乐二意,又从忧乐写出绝大本领。从来名公作记,未有若此篇之正大堂皇者,可想见文公一生节概。
22、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吾当饮且歌,不知羲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