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说说曹操不掘人子嗣汇聚90句
曹操爱儿不偏私,儿子个个有建树的故事
曹操是三国的一代枭雄,而他的几个儿子,也个个有才。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曹操爱儿不偏私,儿子个个有建树的故事,欢迎阅读。
曹操爱儿不偏私,儿子个个有建树的故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曹操生在一个有权势的宦官大官僚家庭,祖父曹腾,桓帝时任中常侍;父亲曹嵩,曾任太尉。他自幼接受的教育是贵族子弟的教育。
曹操20岁外出做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济南相国、东郡太守等官职。他通过讨伐董卓的战事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经过官渡之战击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曹魏的实际掌权人物。
曹操不但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而且是一位很重视家教的人。
曹操的几个儿子在他的精心教育下,都是才华出众,智力过人的著名人物:曹丕、曹植文武全才;曹彰刚毅勇猛,是一员名将;曹冲是历史上罕见的神童。
“曹冲称象”人称“神童”,其实显示了曹操培育孩子智力的水平。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
说的是东吴国主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马上带着文武官员和他的儿子一同前往观看。
当时中原地区的人是很少看到这种庞然大物的。于是人们围着这头“身子像小山,耳朵像蒲扇,四腿像柱子,鼻子长又尖”的大象纷纷议论起来。有个人问:“这头又高又大的大象,究竟有多重呢?”
“是啊!有多重?”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曹操问大家。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才能称得起。”“有了大秤怕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呢?”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曹操6岁的儿子曹冲站起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只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身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点头称赞儿子的主意好,便叫人依曹冲所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出现这样聪明绝顶的神童吗?
曹冲还有仁慈救库吏的.故事。据说曹冲小小年纪曾救过十几个遇到危难的人。曹操常夸奖曹冲心地慈善。可惜曹冲只活了13岁就夭折了。
曹操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是曹操常常向儿子讲的两句话。
孙仲谋即孙权,15岁任县令,18岁继承父兄之业,割据江东六郡,26岁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成为东吴国主,是一位能成英雄大业的人物。刘景升割据荆州,兵多粮足,但无雄才大略,他的儿子刘琮更是怯懦无能之辈,在刘表死后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曹操常用这两句话激励儿子,从小树雄心壮志,长大干一番事业。他对曹植说:“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意思是:我做顿丘县令时,年龄是23岁,回想当时自己的作为,至今也没有什么后悔的。如今你也长到23岁了,难道还不该发愤努力干一番事业吗?
曹操教育孩子抓得早,要求严。曹丕在《典论·自叙》中曾说到当时情形,“在我5岁时,父王看到世局扰乱,教我射箭,6岁能开弓;又教我骑马,8岁就能骑射了。”后来,曹操命曹丕从少年起就随军东征西讨,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
曹操对他的儿子们都是喜爱的,但在使用上不讲私情。他主张根据德才用儿,而不偏爱。他在《诸儿令》中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其有所私。”意思是说:如今寿春、汉中、长安这三个地方,先打算各派一个儿子去督察和治理。想选择慈善、孝顺、不违拗我的命令的,还不知用谁为好。儿子们虽幼小时被我喜爱,但长大后,谁有好的德才必定用他。我说的话是算数的,我不但不对下属有所偏私,就是对儿子也不会有所偏爱的。
曹操的儿子们都过着贵族公子的生活。他生怕孩子们恃宠而骄,放纵不羁,因而常告诫他们要奉公守法。218年,他派曹彰带兵讨伐代郡乌桓的叛乱,临行前他对曹彰说:“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这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儿子:王法无私,犯了过错是不能指望依靠父子之情得到宽赦的。曹彰果然不负父望,奋勇杀敌,迅速平定了叛乱。班师回朝后并不居功,而把功劳归于部下将士,曹操大为高兴。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文学大家,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在文学上也是成功的。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大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自幼聪明伶俐,8岁时就能作文,下笔成章,文辞华丽。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代汉帝自立,做了7年皇帝。他学习非常勤奋,手不释卷,尤其好文学,常与当时著名文人宴饮唱和,往来甚密,为文坛领袖。后来他撰写了《典论·论文》和《与吴质书》,是我国较早的一部文艺理论批评专著,留有《魏文帝集》。他还善骑射,好击剑,对琴棋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
曹植是曹操的三子,天生聪敏,勤奋好学,10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辞赋几十万文字,而且下笔成文,倚马可待。曹操在邺城建造的铜雀台落成时,叫全家子弟都去登越游览,然后各写一篇《铜雀台赋》。曹植做得最快,下笔即成。曹操看后非常惊异儿子的才能,连声称赞写得好。曹操原打算立曹植为太子,后因曹植守邺城未能很好完成任务,平时生活放荡不羁,加上其他原因,就改变了主意,决定还是由曹植的哥哥曹丕继承王位。曹操死后,曹丕登基。他怕曹植夺权,就对弟弟相逼。有一次,曹丕命曹植走七步写成一首诗,否则就要处死。曹植知道自己的处境,稍加思索,走了七步就吟出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内心甚感惭愧。曹植发表的诗歌、辞赋、散文约130篇,其中以诗歌成就最高。其前期作品多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暴露乱离社会的真实面貌;后期作品则多以愤激的心情反映遭受迫害的痛苦。他的创作思想和作品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曹操还有一个儿子叫曹衮,也以“读书为乐”著名,十余岁便能作文,后来为世人留下了两万多字的著作。
给亲爱儿子的一封信
迪迪,我亲爱的儿子:
看着你呱呱落地,看着你无意的莞尔一笑,看着你呀呀学语,看者你跌跌撞撞学会走路,看到你上幼儿圆,看着你上学,看着你哭,看到你笑,你任何小小的动作,小小的变化,小小的成长都无时不牵动着妈妈的心,你是妈妈生命的一部分,妈妈任何时候,不管是你跌倒还是哭泣,不管是你进步还是成长,妈妈都无比地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妈妈便十分十分地爱你!爸爸妈妈工作忙,你从三岁就离开家寄宿到幼儿院,当偶尔看到你在妈妈离开时难舍的眼泪,妈妈的心碎了,真是想抱着你回家,感谢儿子,是你的勇敢使妈妈的心也坚强起来,因为你总是在幼儿院学习、生活得很好。到现在你寄宿了8年,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养成了与小同学彼此关怀、爱护、帮助的习惯,养成了尊敬老师、长辈,与周围人做好朋友的可贵品质,。
现在你学习优良,写作文、读英语、做数奥你总是专心和执着;你爱好广泛,打球,下棋,唱歌,拉琴,你都很喜欢,你真的天真活泼,聪明勇敢,你真的令我骄傲!儿子,记得妈妈有次脚扭了受伤在家,你原可以和小同学一起出去玩你最喜欢的游戏,但为了陪伴妈妈,你没有去,你说你要在家陪妈妈,那一刻,妈妈心里有多欣喜有多骄傲,儿子你知道吗?我觉得,你真是长大了,懂事了,是真的知道感恩和回报了。
儿子,你现在还小,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妈妈和爸爸都尽力的为你创造好的条件,让你学习好,锻炼好身体,培养广泛的兴趣,懂得更多的技能,从小培养自己正确的思想,健康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性格。但是儿子,你知道吗?你的人生只能靠你自己创造,也许未来你可能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不如意,儿子,没有谁可以代你克服,只有你自己才可以真正的创造自己,所以妈妈现在可以为你做的就是提前告诉你,让你早点明白,早些做好克服各种困难的准备,比如准备好知识技能,为克服工作、生活的困难;准备好健康的体魄,让你可以加倍努力;准备好好的心态,以致在碰到困难时坦然面对。
孩子,人生或许可以成就大业,又或许只是平平淡淡,我觉得这些都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一生无比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好生活,并终生健康和快乐!
曹操的故事大全
导语:三国时期的曹操可谓是枭雄,那你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曹操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谯水击蛟
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行刺张让
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迎回文姬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派遣使者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横槊赋诗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绝妙好辞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受(盛纳)五辛的器具)。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三国历史)
分香卖履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第1句】: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唐朝诗人罗隐在《邺城》中写到:“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曾言:“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致亲爱儿子的一封信范文
舜儿:
你好!上次你的信我认真地阅读了【第2句】:三遍,看完之后眼睛湿润了,知道你很辛苦,中考拼搏的情形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你现在处在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坚持了就意味着成功。我提几点建议或想法,供你参考:
【第1句】:“低头拉犁”,坚信“耕耘总会有收获”。你的目标已定,就时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近几个月内不要再“抬头望路”,把心沉下来,眼睛向下看。我有一种体会,比如骑自行车回家,在路上一个半小时,如果老是想着还有多远多远,才走了三公里,就会感到心情有压力,一会儿就出汗了;相反,如果把心沉下来,用同样的力气,心情自然很平静,不知不觉走了三公里;再不知不觉,又走了三公里;最后到达了目的地也不觉得累。还有一个例子,如比栽蒜,需要一个一个地栽,很是握拳的慌,如果老是向前看,一边栽一边想着还有多远会栽到头,心情总会烦躁的。如果沉下心来,一个劲地不停地栽,一会儿再往回看看,“啊!栽了这么多了!”很有成就感,心情是愉快的。学习也是一样,要端正心态,放松心情,镇静从容。
【第2句】:遵守校规,克服“懒散”现象。高三时期,就是一个比吃苦比耐性的时期,看谁吃的苦多,看谁耐性大。要按照学校的节奏去学习、生活,不能任着性子,想睡就睡,不想起床就不起,这样肯定不行!我有二个同事的孩子在衡水二中,节奏非常快,起床、早操、学习、吃饭,甚至上厕所,都安排得非常紧凑,不遵守纪律的,要受到惩罚。
【第3句】:自我定位,不能太高。全河北省的考生都是自己的竞赛对手,自己在全省高考中的名次,就是自己的定位,目标太高了,不现实,只能加重自己的心里负担。根据你的'情况我建议普通一本。
【第4句】:拿好“基础分”。老师课堂上讲的、以及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要掌握,吃透,反复练习。课外的难题不必花费太大的精力。这样既学会了方法,又感到很轻松,形成良性循环。不必为课外的难题大费脑劲。
【第5句】:适应周围人。我认为,人要适应大自然,顺应时代潮流,所以自己必须适应周围的人,而不是要让别人适应自己。要团结同学,与人为善,为了自己学会欣赏对方。
【第6句】:不必在意“结果”,要注重“过程”。只要你沉下心了,老师讲的吃透了,课本知识掌握了,在快乐中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高考结果自然是好的,理想的!
以上几点,请你参考,不必回信。
爱你的爸爸志增
20xx【第12句】:4